黄连泻心汤的组成(十二指肠炎)
15
2025-01-03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夫子所撰的《伤寒论》。功能:和胃降逆,开结除痞。即治胃气不和,症见心下痞满,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重要提示:行外者,不应当依葫芦画瓢,定要求治老道的医工,再来用药!中医是因人施治,切不可因病去套用中医方剂。
半夏泻心汤是医圣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写的方子,其药味组成歌诀是:参枣草姜芩连夏。对应的药物是:人参、大枣、甘草、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其中参枣草姜补中散寒以治本,芩连夏清上热而降逆止呕以治标,为标本兼治的一个方子,清上而不寒中,温中而不助热。
额头还长痘痘,一个痘刚下去,另一个痘又出来了,简直是没完没了,动不动发脾气,做什么都不顺心,我不仅在月经前,月经后还是那样,心火肝火肺火旺盛怎么调理?
甘草泻心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益气和胃,消痞止呕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中焦升降失司、气机痞塞,症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组成有:炙甘草、黄芩、干姜、半夏、黄连、大枣6味中药。炙甘草、干姜、大枣,建中,固脾胃正气。
黄连还能泻火安神治失眠,1.如《伤寒论》中的黄连阿胶汤用于治疗心肾不足,阴虚火旺较重的心烦失眠,舌红苔燥,脉细数者。黄连阿胶汤,由黄连、阿胶、黄芩、白芍、鸡子黄组成。2.治疗心肾不交,怔忡无寐。方如交泰丸(《韩氏医通》)由黄连20克,肉桂2克组成。
半夏泻心汤,出自医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主要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主要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表现为恶心呕吐,容易腹泻,心下痞满,舌苔白腻,脉弦滑。药物分析:得了脾胃病,大多数属于寒热虚实错杂。
【答案】:大黄黄连泻心汤由大黄、黄连、黄芩组成,主治关脉浮之热痞证。药用大黄泻营分之热,黄芩、黄连泻气分之热,共奏清热消痞之功。在煎法上,不要求大黄后下,张仲景那时对此方采用的煎煮方法是浸泡法,用沸水泡上5~10分钟取汁服用。
我去看中医的时候,大夫说我心火肝火旺,请问心火肝火旺怎么调理?
BR>怎样治疗舌癌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30天目前一般情况:吃不下饭病史:无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无辅助检查:无
大黄有泻胃热的作用,在这里不要求大黄通便,所以现在使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时,不用后下大黄。张仲景那时对此方采用的煎煮方法是浸泡法,用沸水泡上5~10分钟取汁服用,目的就是使大黄的药效缓缓的作用于上,而不要下沉太快。
《伤寒论》作者张仲景有一个方子专门来解决这中焦脾胃的常见问题,这个方子叫做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干姜、黄连、黄芩、炙甘草、人参、大枣。功效:调和肠胃,降逆止呕。特别提示:中医选方用药,需经过专业医师辩证以后使用,切勿自己照方抓药,以免贻误病情。
我国的医家们对于辛味药物的应用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独特的见解。如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便是辛开苦降的典范,对于调和脾胃、缓解胃肠道炎症具有显著效果。
16,泻心汤: 大黄6克,黄连3克,黄芩3克。 用在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湿热黄疸,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外科疮疡心胸烦热,大便干结者。 现代用于肺炎,细菌性痢疾,疮痈肿毒,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咯血,胃肠道出血,口腔溃疡等。 17,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擘)10克,香豉(绵裹)30克,炙甘草6克。
当归、远志、木香等多种药材组成。7. 逍遥散:逍遥散的主要成分包括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等。8. 当归生姜羊肉汤:此方以当归和生姜为主要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9. 泻心汤:泻心汤的主要成分有大黄、黄连和黄芩。这些名方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充分展示了张仲景的高超医术和不朽智慧。
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半夏泻心汤方中黄芩、黄连与干姜、半夏 寒、热药并用 干姜、半夏辛开,兼祛痰;黄芩、黄连苦降,兼燥湿。泻心汤乃稍变柴胡半表之治,而推重少阳半里之意耳。
黄连、干姜、半夏(清温降逆汤) 此三味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之主药,为辛开苦降的代表组合。黄连苦寒清热,干姜辛温开结,半夏苦温燥湿,凡湿热蕴结于中焦,升降失序,纳运失和,症见脘腹痞满,泛泛欲呕,频作呃逆,食欲不振,或有烧心、泛酸,舌苔白腻或黄腻者,此三味为对证之举。
也就是半夏泻心汤合了四苓散,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了行血的姜黄,理气的陈皮,白术配枳实,这又有枳术丸的意思,但是,枳实的剂量大于白术,按张仲景的方子说的话,那就叫枳术汤。也就是说,半夏泻心汤可以和四君子汤合方,可以和四苓散合方,可以和枳术汤合方,可以和枳术丸合方。
最近一次看病时我告诉医生我很怕冷,特别是臀部,大腿,小腿和脚部经常是冰冷的,我问医生我现在体质是不是很寒,医生却说我的脉象表现是热的.可是我真的很怕冷。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伤寒论》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 4.1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别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4.5 各家论述 4.6 附注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云歧子保命集》卷上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大黄黄连泻心汤 1 拼音 dà huáng huáng lián xiè xīn tāng
2 英文参考 DA HUANG(Radix et rhizoma rhei)HUANG LIAN(Rhiizoma coptidis)XIE XIN decoction
3 概述 大黄黄连泻心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
4 《伤寒论》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 4.1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别名 黄连泻心汤[1]
4.2 组成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1]。
4.3 主治 《伤寒论》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功能泻热消痞。治邪热壅滞,心下痞,按之濡,其关上脉浮,及心火亢盛,吐血、衄血等症[1]。
4.4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麻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渣,分二次服[1]。
4.5 各家论述 《古方选注》:痞有不因下而成者,君火亢盛,不得下交于阴而为痞,按之虚者,非有形之痞,独用苦寒,便可泄却。如大黄泻营分之热,黄连泄气分之热,且大黄有攻坚破结之能,其泄痞之功即寓于泻热之内,故以大黄名其汤。以麻沸汤渍其须臾,去滓,取其气,不取其味,治虚痞不伤正气也。
4.6 附注 《伤寒论》林亿按: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一昧也。《活人书》本方有黄芩。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 5.1 处方 大黄(五钱) 黄连(三钱) 黄芩(二钱)
5.2 功能主治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不可下,宜此药攻其痞。
5.3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5.4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6 《云歧子保命集》卷上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 6.1 处方 大黄2两,黄连2两,甘草1两。
6.2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6.3 功能主治 《云歧子保命集》卷上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热痞。口渴。
6.4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沸汤2盏,热渍之1时久,绞出滓,暖动,分2服。
6.5 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