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白术泽泻汤(2药健脾渗湿、活血行气、降脂祛浊,抗炎保肝护血管,抗动脉硬化)

就像一屋暗灯 24 2025-04-06

2药健脾渗湿、活血行气、降脂祛浊,抗炎保肝护血管,抗动脉硬化

脂必泰胶囊,由红曲、山楂、白术、泽泻组成。具有消痰化瘀、健脾和胃的功效。主治痰瘀互结、气血不利所致的高脂血症,症见头昏、胸闷、腹胀、食欲减退、神疲乏力等。脂必泰胶囊组方起源,可以追溯到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古方“泽泻汤”。

泽泻 15克,白术6克。应该是这样的。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加减。

古方减肥,泽泻减肥,肥胖这个问题困扰了我10几年了,从小开始大家就一直叫我胖子,我心里很难受,不喜欢这样的外号,我现在想尝试用中药减肥。

**贫血补血良药**:

治疗头晕,医圣张仲景只用了仅仅2味药

在张仲景《伤寒论》上记载,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就是说,一个人身体这些水饮停留啊,饮邪浊阴占据清阳之地,这诸阳之会的头部便会觉得眩晕,这种情况下,单用白术、泽泻两味药就管用。白术守住中焦,除湿健脾;泽泻在下焦,引水下行,使不上逆。

脾胃虚弱:白术30克,黄芪10克,泡水,代茶饮。脾虚湿盛导致头晕:白术18克,泽泻30克,水煎代茶饮,两味药合起来叫白术泽泻汤,也是《金匮要略》里的名方,张仲景用它来治疗“支饮苦冒眩”,就是水湿上泛导致的头晕。

炒白术15g 泽泻10g 茯苓15g 萆15g 车前子10g 桑椹子10g 生地黄12g 熟地黄12g 何首乌15g 白鲜皮15g 赤石脂12g 川芎10g 这副药

)证(张仲景认为是“心下有支饮”所致,这和梅尼埃氏综合征非常相似)的记载以及现代医学对梅尼埃综合征的认识,认为此病是水饮停留于内耳所产生的,并采用《金匮要略》中的“泽泻汤”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泽泻汤的组成就两味药——泽泻和白术。

其实关于水湿所致的耳鸣,张仲景写过一张方子,名为泽泻汤。既然是水湿所致的耳鸣,那么把水湿除掉就行了,方子的主要思路也就是利水除湿。其中泽泻就是专门利水除湿的,白术也能健脾燥湿。泽泻味甘、寒,归肾、膀胱经,可以利水、渗湿、泄热。

仲景白术治病的临床体会

现代临床用泽泻汤治疗内庭功能紊乱导致的梅尼尔氏综合征。另外,五苓散治疗「吐涎沫癫眩」。以上四个方都有眩晕,说明有痰饮蒙蔽清窍的都要用白术,根据痰饮所在的部位不同,所选的方不一样。

白术30G、泽泻30G、石菖蒲10G、枳壳15G、苍术30G、黄连6G、法半夏15G、茯苓30G这个方子的功效是什么啊

泽泻白术煮水喝有什么功效 泽泻、白术煮水喝有利水渗湿(促进水液运行来祛湿),补气健脾等功效。但效果有限,一般达不到治疗的作用。

治脂肪肝的绝密特效单方,脂肪肝太重…怎么办。

这个方子还是有点出处的,前面两味药,焦术(白术用陈壁土炒焦)、泽泻,名叫“泽泻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书中载:“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泽泻汤主之。

白术10克,茯苓30克,泽泻18克,旱半夏10克,橘红10克,白蔻仁8克,荷叶30克,香附10克,节菖蒲10克,郁金10克,栀子10克,莲子心5克,龙骨10克,甘草3克。

你知道吗?百病皆由痰作祟

张仲景泽泻汤原方是泽泻五两白术二两换算成现在单位是泽泻75克白术3O克照方抓药水泡两小时煎服日三股每次二百毫升

病情分析:你好!从描述来看是肝阳上亢,肝郁脾虚等因素导致的,所以治疗是平肝潜阳,疏肝健脾等来治疗。指导意见:治疗药物可以用小柴胡汤,平胃散,五苓散汤适当加减来治疗,中成药可以用天麻钩藤丸,小柴胡颗粒来治疗,食疗可以用菊花,钩藤,佛手,茯苓,白术,泽泻煲汤服用,注意饮食清淡些,建议在当地中医看看是很好的选择,祝愿你健康!

问题分析:

您好!眩晕症发作时的特征是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

意见建议:

治疗以症状疗法为主,即急性发作时,针对眩晕、耳鸣和呕吐等症状,给予镇静剂、止晕药和止吐药;此外,亦可给予利尿剂减压和循环改善剂等减轻内淋巴水肿程

问题分析:

突然出现头晕,呕吐。需要考虑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状态,这是血管痉挛引起的。

意见建议:

这种情况 可以 先使用活血药物改善供血,注意休息。多喝水,可以使用血塞通,银杏达莫等调节。

痰是人体津液代谢异常产生的病理产物,化痰,帮助防治不少病。

中医常说的痰既包括我们通常说的、由呼吸系统分泌的、可咯吐而出的、有形可见的痰液,如黄痰、白痰、泡沫痰、血痰等;也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时,停积或流窜于脏腑组织之间的“无形之痰”。

中医认为:百病皆因痰作祟、怪病多痰,因此,化痰有助于防治很多疾病。

一、痰阻于肺

咳嗽、咳痰是呼吸科许多常见疾病的共同症状,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等,痰液既是这些疾病发作产生的病理产物,同时,痰液排出不畅,停聚于肺,又会加重病情。

故中医主张“化痰利肺”,即化痰排痰的同时还要疏利肺气,使肺脏气机调和,防止痰液停聚,可服用止嗽散。

如痰量多,有舌苔白腻等痰湿症状的患者,则应燥湿化痰,推荐服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等。

二、痰阻于心

中医认为,心是人体的“君主之官”,痰液随人体气机经络流窜,蒙扰心脏时,就会导致神志活动“紊乱”。

例如痰火上扰心窍,就会出现烦躁、失眠、多梦等症状,可采用清热化痰安神的方法治疗,如黄连温胆汤等。

如痰浊蒙蔽心窍,神明失用,则会发生意识昏迷或模糊的重症,这时可采用化痰开窍的治法,如服用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

三、痰郁于肝

肝主人体的情志活动,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不舒,使得痰气胶结,诱发疾病。

痰郁于肝主要表现为胸胁胀痛、易怒善郁、咽中如有异物等,治疗应采用疏肝解郁化痰的方法,如服用半夏厚朴汤、四七汤等。

四、痰阻经络

《黄帝内经》记载:“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有运行全身气血、 连结 四肢百骸的重要作用。

当痰液流窜阻塞经络时,就会使人体气血运行受阻,引发相应病症,如头晕、手足麻木、偏瘫不利等,治疗宜采用化痰通络的方法,代表方有真方白丸子、解语丹等。

中医教你四招远离痰瘀困扰

不妨从日常生活调理,可以参考以下4个建议:

(一)、防寒保暖,避免外感

外感邪气侵犯人体,会阻碍人体气化功能,使得津液在体内积聚产生痰液。

因此,注意天气变化,适当添加减少衣物,避免感冒受寒,有助于防止痰液的产生。

(二)、调畅情志,不生闷气

气机郁结,就会导致津液内停成痰,故平日应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三)、饮食规律,避免肥甘

过量食用肥甘厚腻等食物会导致痰液产生,老百姓也有“鱼生火肉生痰”的说法,所以日常应该养成 健康 的饮食习惯。

(四)、避免劳累、适度锻炼

过度劳累、脾脏肾脏亏虚都会导致人体正常机能障碍,水谷运化发生异常,产生痰浊等病理产物。

因此,避免劳累、适当休息、适度的锻炼,会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抵抗病邪的能力。

上一篇:女人喝沙棘原浆有什么好处(女人天天晚上做梦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如何发面蒸馒头松软好吃(黄豆面馒头怎么做才松软好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