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泻心汤的组成(十二指肠炎)
29
2025-01-09
半夏泻心汤适应的对象是哪些人?像我一样胃寒热错杂,虚实也不太清楚的能用吗?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斤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劈。甘姜参枣是张仲景用来滋阴的补药,最轻的用生姜甘草大枣,中级的用白芍 姜甘枣,加重的用人参 姜甘枣,身体很好时可以吃滋补的药。这里被误下,使肠胃津液不够,用参姜甘枣来补足。
半夏泻心汤是用来治疗胃部疾病的,主要针对胃部有郁结、胸部闷痛等症状,乌梅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的作用。
我这两天经常会出现肠鸣的现象,朋友让我用半夏泻心汤,这个汤中半夏用法半夏还是姜半夏,我想问下是哪个?
半夏泻心汤原方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七味药组成。4. 原方中半夏的用量为15克,黄连3克,其余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克,大枣4枚。5. 用法是将上述药物加水一斗煮至六升,去滓再煎至三升,温服一升,每日三次。6. 现代用法为水煎服。
半夏,用量为12克,具有化痰和和胃的功效。黄芩,6克,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针对可能的热邪。干姜,9克,温中散寒,适用于寒邪侵袭肠胃的情况。人参,9克,补气益中,增强体质,有助于恢复肠胃功能。炙甘草,9克,甘草调和诸药,又能益气和中,减轻药性。
半夏泻心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半夏12克(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9克黄连3克大枣12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功用】和胃降逆,散结消痞。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上的方子是用来治疗心下痞。方子是不冲突。半夏泻心汤的原方和你这药物比例不对。半夏泻心汤常用剂量 姜制半夏12g,黄芩10g,干姜6g,党参12g,炙甘草6g,黄连3g,大枣20g。如果打嗝严重可以用旋覆代赭汤。
半夏泻心汤适应的对象是哪些人?像我一样胃寒热错杂,虚实也不太清楚的能用吗?
(《伤寒论》)[异名]泻心汤(《备急千金要方》卷l0)。[组成]半夏半升洗(12g)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各9g)黄连一两(3g)大枣十二枚擘(4枚)甘草三两炙(9g)[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日三服。[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胃气不和之痞证。
半夏泻心汤都哪几位药、用多少克最好谢谢大夫_千问健康
根据《伤寒论》的相关条文以及临床实践,总结出半夏泻心汤的应用指征为:胸脘痞满、纳呆气逆、苔腻舌红、脉象弦滑。具体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或痞满、隐痛,呃逆、嗳气或泛酸、烧心,舌苔腻或白腻、黄腻,舌质暗红,脉象弦滑或有数象。
《伤寒论》原方 半夏 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但是和煎煮方法和现在不一样 汉代一升相当于现在的198.1毫升 而半升半夏约合42g半夏 也就是将近一两半 由于煎煮方法和计量单位的不同 在大量研究资料后得出结论 古用一两今用一钱即可 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今古异制。
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方中重用炙甘草调中补虚,配合辛开苦降之品,故能用治胃气虚弱,寒热错杂所致的痞证。
医生您好,我有寒热错杂证、请问半夏泻心汤加减陪方都有哪些呀具体该怎样加减?怎么治疗?口苦口臭。饭后胃胀不舒服怎么办?
甘草泻心汤方子中的半夏并非是法半夏。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半夏在甘草泻心汤中被分为法半夏和姜半夏两种。法半夏是指半夏在烘干后处理的产物,也被称为“烘半夏”。在甘草泻心汤中,法半夏被用来达到泄热的作用,可以有效清热解毒,也可用于治疗胸胁胀满和咳嗽等症状。而姜半夏是指半夏经过姜汁浸泡处理后得到的产品,也被称为“姜制半夏”。
因此,根据以上内容可知,甘草泻心汤方子中的半夏并非是法半夏。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6g,干姜,党参15 g,甘草6g,大枣10g。湿热蕴蒸者,重用黄连、黄芩,加大黄(后下);脾虚夹湿者,加茯苓、薏苡仁;肝气犯胃者,加佛手、柴胡;气滞血淤者,加丹参、五灵脂;脾胃虚寒者,重用干姜,加吴茱萸;若以嘈杂泛酸为主者,加乌贼骨;疼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纳差甚者,加鸡内金。
甘草泻心汤方子中的半夏并非是法半夏。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半夏在甘草泻心汤中被分为法半夏和姜半夏两种。法半夏是指半夏在烘干后处理的产物,也被称为“烘半夏”。在甘草泻心汤中,法半夏被用来达到泄热的作用,可以有效清热解毒,也可用于治疗胸胁胀满和咳嗽等症状。而姜半夏是指半夏经过姜汁浸泡处理后得到的产品,也被称为“姜制半夏”。
因此,根据以上内容可知,甘草泻心汤方子中的半夏并非是法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