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和制半夏的区别(把清半夏当法半夏误入药用了会有什么不好?)

曲聆诗 18 2024-10-26

半夏、半夏的不同炮制品种比较以及治疗现代疾病

半夏,《神农本草经》所载,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全国多数地区均有出产。通常需要经过炮制后使用。【性能】味辛,性温,有毒。归入脾、胃、肺经。【功效】擅长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则能消肿止痛。【应用】1. 治疗湿痰、寒痰证。2. 缓解呕吐症状。

制半夏是指将半夏进行炮制烘干,通常使用生半夏炮制而成。炮制后的半夏与生半夏相比,具有一定的功效与作用。1. 停止呕吐:制半夏有镇吐作用,适用于胃寒呕吐、久咳嗽吐痰等症状。2. 祛痰止咳:制半夏具有化痰安神的作用,通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以及痰中带血的症状。

制半夏外表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制半夏是半夏的炮制加工品。竹沥半夏是半夏由竹沥经浸泡、搅拌,最后阴干而制成。

半夏是一种中药材,有中药房的药店都有出售,注意,生半夏是毒性药材,必须凭处方购买。制半夏是通过炮制以后的半夏,有法半夏、姜半夏之分,镇咳祛痰用法半夏,温中止呕多用姜半夏。

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仙半夏等区别常说的半夏为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辛温,有毒。

半夏根据有没有炮制,分为生半夏和制半夏,其中制半夏又分为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这三种制半夏的制作方法不同,其中法半夏是用生石灰和甘草来炮制。

生半夏和姜半夏区别?

生半夏与姜半夏同属于半夏范畴。 生半夏:又名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半夏块茎呈类球形。

制半夏: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

经过炮制的半夏都叫制半夏。制半夏因炮制方法不同,分为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清半夏:半夏与白矾同制,燥湿祛痰,多用于痰饮。姜半夏:半夏与姜矾同制,和胃降逆止呕,多用于呕吐泻利。法半夏:甘草和石灰同制,温化寒痰,多用于寒症痰饮喘咳。

回你好, 问题分析: 这些名称都是半夏经过炮制之后的名字,因为半夏是有毒的,经过炮制可以降低半夏的毒性。比如说法半夏就是半夏经过炮制加工,各有各的功效,法半夏主要是治疗咽喉干燥、痰多咳喘、痰饮眩悸、清半夏主要是治疗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

把清半夏当法半夏误入药用了会有什么不好?

把清半夏当法半夏误入药用了会有什么不好?

法半夏与制半夏不相同。经过炮制的半夏叫制半夏。制半夏因炮制方法不同,分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夏,又名地文、守田,属天南星目。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华北等地区。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在西藏也有分布。

别名 制地文。制半夏是半夏的炮制加工品。半夏又名 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

和生半夏相对而言,经过炮制的半夏都叫制半夏。

半夏和制半夏的区别

半夏和制半夏在外形、品质、功效上,均有所区别。半夏(普通半夏)药用部位一般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为1-1.5厘米左右,表面为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的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断面洁白。半夏有微毒,需要经过炮制后才能入药,目的是去除半夏的毒性,保护人体。

制半夏中的“制”字,指的是对半夏进行特定的加工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是为了提升半夏的药用价值或改善其食用特性。半夏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止吐、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中医药方中。在制作制半夏时,会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如炒制、烘干、蒸制或发酵。

半夏是一味中草药,不经过炮制的为生半夏,经过炮制的叫制半夏。生半夏可以解毒,主要用于外用,治疗疮痈肿毒。而制半夏,包括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半夏曲等好多种。法半夏药性比较缓和,除可以燥湿化痰外,尚有调理脾胃的作用。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症,取其清痰化饮,宜脾和胃之功效。

制半夏的功效主要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它的作用主要有:用于湿痰、寒痰症,本品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

因为大夫写的字看不清楚,可前两个字应该是“平地”还有能在帮我看看下面这个方子是治什么的吗?和上面这个有什么不同吗?谢谢!

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仙半夏等区别常说的半夏为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辛温,有毒。

半夏是什么?

1、性质不同:

半夏和半夏曲是不同的药物,半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类似于圆形的硬块,有的药店也把它磨成粉,半夏曲是面粉和半夏等药物混合后发酵形成的加工品,一般是方块的。

2、作用不同

这两味药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半夏曲健脾胃、消食积、燥湿化痰。如果没有半夏曲,可以抓半夏合神曲,剂量各是半夏曲的一半,这样作用就差不多了。

半夏作用

最早的半夏炮制品始载于《黄帝内经》,但没有记载具体的操作方法,它是中药炮制中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品种。在汉代仲景方中只言一“洗”字,笔者认为古人言半夏炮制之意可存,其法当改进,以提高疗效。故后人不断深入研究,经过临床反复实践,创制的炮制方法应用至今。目前市场上半夏有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三种炮制品。

生半夏有毒,其毒性主要是对眼、咽喉、胃肠等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半夏块茎辛辣味。故生半夏多作外用;用辅料炮制后,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如清半夏可增强燥湿化痰作用,姜半夏可增强降逆止呕作用,法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多用于内服或中成药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半夏曲

1、药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长柄,初夏开黄绿色花。地下有白色小块茎,可入药,生用有毒,内服须限用。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菫荣。” 译为:夏至的那个月份,鹿的角朝前生,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开始出现。

颜师古 注:“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译为:半夏在五月份开始发芽,此时夏天过去一半,所以称之为半夏。

半夏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

2、稻子的品种名。《初学记》卷二七引 汉 蔡邕 《月令》:“十月获稻,在九月熟者谓之半夏稻。”译为:十月是收获稻子的季节,在九月成熟的稻子叫做半夏稻。

3、仲夏。指夏天的第二个月,即是是指农历五月份。古语中有:孟、仲、季,代指第一、第二、最后;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清洪升《长生殿·闻乐》:“呀,时当仲夏,为何这般寒冷。”王西彦《乡下朋友》:“于一个仲夏的早晨,坐上一辆驶往数百里外的小城镇的长途汽车。”

扩展资料:

半夏作为药草的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呼吸系统作用

1、镇咳:半夏中生物碱能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生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的煎剂静脉注射,对猫碘液注入胸腔或电刺激喉上神经所致的咳嗽均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0.6g/kg 的镇咳作用接近可待因1mg/kg。

2、祛痰:大鼠腹腔注射半夏水煎剂可明显抑制毛果芸香碱对唾液的分泌作用。以生半夏和清半夏的乙醇提取物给小鼠灌胃,用酚红法测得清半夏的乙醇提取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而生半夏未见明显作用。邹积隆等研究表明半夏贮存时间越长,祛痰作用越强。

消化系统作用

1、镇吐、催吐:制半夏能激活迷走神经传出活动而具有镇吐作用,生半夏则能“戟人喉”“令人吐”。半夏能延长硫酸铜致犬呕吐的潜伏期或不发生呕吐,能拮抗皮下注射盐酸去水吗啡犬的呕吐,此作用不受川乌的影响。

2、 抗溃疡作用:半夏水煎醇沉液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具有抗大鼠幽门结扎性溃疡、消炎痛性溃疡及应激性溃疡的作用。

循环系统作用

抗心律失常作用:给犬静脉注射半夏浸剂,可使氯化钡所致的室性早搏迅速消失且不复发,有效率为97%。可使肾上腺素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迅速转为窦性节律,有效率为96%。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半夏

上一篇:龟苓膏和烧仙草的区别(烧仙草和龟苓膏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怎么拌牛肉饺子馅最好吃(牛肉饺子馅怎样调好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