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标准配方剂量(半夏泻心汤原方用量)

遗落森林 29 2024-10-15

半夏的功效?

半夏泻心汤:选用15克半夏、9克干姜、9克人参、9克炙甘草、3克黄连和4枚大枣。此汤能调和肠胃,有助于保护肠胃健康。2. 半夏粥:主料为100克稻米,配料包括6克半夏、5克干姜、5克甘草、5克人参和10克干燥。

汉代一升相当于现在的198.1毫升 而半升半夏约合42g半夏 也就是将近一两半 由于煎煮方法和计量单位的不同 在大量研究资料后得出结论 古用一两今用一钱即可 如李时珍《本草纲目》“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汪昂《汤头歌诀也认为“大约古用一两,今用一钱足以。

听朋友说半夏泻心丸挺好的,我想问一下半夏泻心丸的说明书是什么?

半夏泻心汤是什么药,请大夫给我解释清楚好么?他的作用是什么?

半夏泻心汤加减:党参10g,法半夏10g,黄芩10g,黄连5g,干姜3g,薤白12g,竹茹10g,枳壳10g,大枣5枚,炙甘草5g。方中法半夏、干姜、薤白辛以散郁,黄连、黄芩苦泄郁热以降胃气,枳壳、竹茹宽胸止呕,党参、炙甘草养胃补虚。

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或肉桂)主治慢性胃炎伴有泛酸、呕恶。黄连与吴茱萸(或肉桂)的用量比例为2:1。半夏泻心汤加夏枯草主治慢性胃炎伴有头痛、失眠。半夏与夏枯草为对药,具有引阳入阴、解肝经郁热之头痛的功效。半夏泻心汤加藿香三味(藿香、佩兰、砂仁)主治湿浊阻中、气机不利、胃脘不舒。

半夏泻心汤加减功效与主治

医生您好,我有寒热错杂证、请问半夏泻心汤加减陪方都有哪些呀具体该怎样加减?怎么治疗?口苦口臭。饭后胃胀不舒服怎么办?

清半夏9g生姜6g黄芩6g黄连4g肉桂2g灸甘草9g大枣4枚生白术10g茯苓10g陈皮6g炒山药10g丹参10g红花3g,这中药有什么作用。

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或肉桂) :主治慢性胃炎伴有泛酸、呕恶者 ,方中黄连与吴茱萸配伍,为左金丸,有抑肝和胃制酸之功效。具体应用时,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2:1。若将吴茱萸改为肉桂,为交泰丸,有交通心肾,清心安神之效。应用时,黄连与肉桂的用量比例为2:1为宜。

甘草泻心汤(伤寒论158条)组成: 甘草12克、干姜9克、黄连3克、半夏9克、黄芩9克、红枣12枚、人参9克 功效:益气和胃。

半夏泻心汤适应的对象是哪些人?像我一样胃寒热错杂,虚实也不太清楚的能用吗?

半夏泻心汤原方用量

半夏泻心汤原方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七味药组成。4. 原方中半夏的用量为15克,黄连3克,其余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克,大枣4枚。5. 用法是将上述药物加水一斗煮至六升,去滓再煎至三升,温服一升,每日三次。6. 现代用法为水煎服。

半夏泻心汤在门诊中,用于口疮的治疗,效果不错。中医认为口疮由心脾积热,虚火等各种热毒,蒸发上注于口,引起的口疮。口疮一般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这两种都给予半夏泻心汤,只是根据实火和虚火,分别调整方中药物的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加入各种不同的药物。

方子中的药物配伍应遵循原方比例,半夏泻心汤的常规剂量为:姜制半夏12克,黄芩10克,干姜6克,党参12克,炙甘草6克,黄连3克,大枣20克。3. 若患者出现严重的打嗝症状,可以考虑使用旋覆代赭汤治疗。

半夏15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大枣4枚。

半夏泻心汤中半夏用法半夏还是姜半夏呢

我这两天经常会出现肠鸣的现象,朋友让我用半夏泻心汤,这个汤中半夏用法半夏还是姜半夏,我想问下是哪个?

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用量 半夏15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大枣4枚。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

甘草的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甘草甜素对细胞膜具有修复作用,从而恢复细胞的生理功能。 由以上分析可知,半夏泻心汤配方虽简,却从细胞、激素水平、供血、神经、免疫、炎症反应方面作用于人体,且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可纠正不同的机体状态,从而起到平调寒热、消痞散结的作用。

最近这一年来总是会是不是的出现便秘,朋友推荐了半夏泻心汤,但是不知道半夏泻心汤治便秘效果好不好,不放心,所以想咨询一下半夏泻心汤治便秘效果好吗?

《半夏泻心汤》18种加减,看了这篇文章,终身不用错

甘草泻心汤方子中的半夏并非是法半夏。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半夏在甘草泻心汤中被分为法半夏和姜半夏两种。法半夏是指半夏在烘干后处理的产物,也被称为“烘半夏”。在甘草泻心汤中,法半夏被用来达到泄热的作用,可以有效清热解毒,也可用于治疗胸胁胀满和咳嗽等症状。而姜半夏是指半夏经过姜汁浸泡处理后得到的产品,也被称为“姜制半夏”。

因此,根据以上内容可知,甘草泻心汤方子中的半夏并非是法半夏。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是《伤寒论》中最为常用的经方之一。经过近年来门诊病历统计,在治疗消化系疾病中,半夏泻心汤应用率有三分之一多。

根据《伤寒论》有关条文,并结合诊治实践,总结出半夏泻心汤应用指征十六字: 胸脘痞满,纳呆气逆,苔腻舌红,脉象弦滑 。

具体症状为: 上腹部不适,或痞满,隐痛;或呃逆,嗳气,或泛酸,烧心;舌苔腻,或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脉象弦滑,或有数象。常用于慢性胃炎、食道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

并指出半夏泻心汤的作用机理在于:寒热互用以除湿热,辛开苦降以序升降,补泻同施以扶正祛邪。

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或肉桂) :

主治慢性胃炎伴有泛酸、呕恶者 ,方中黄连与吴茱萸配伍,为左金丸,有抑肝和胃制酸之功效。具体应用时,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2:1。若将吴茱萸改为肉桂,为交泰丸,有交通心肾,清心安神之效。应用时,黄连与肉桂的用量比例为2:1为宜。

半夏泻心汤加夏枯草:

主治慢性胃炎伴有头痛、失眠者 ,方中半夏与夏枯草为对药,半夏五月而生,夏枯草五月而枯,阴阳交替,引阳入阴,颇宜失眠症;夏枯草还可解肝经郁热之头痛,国医大师朱良春在此基础上加入珍珠母,以入肝安魂,用于多种肝病所致之顽固性失眠。

半夏泻心汤加藿香三味 :

即加藿香、佩兰、砂仁,此三味有醒脾开胃之功,合用之,主治湿浊阻中,阻遏纳 运,五谷不馨,口腻而黏,或时有黏沫吐出,舌苔细腻,具体应用时,藿香三味以后下为宜。

半夏泻心汤加四神丸:

主治慢性胃肠炎,湿热阻中,寒湿下注 ,上见痞满,下见泄泻,并见腹部隐隐作痛,舌苔白腻而滑。具有清上温下、除寒止泻之功。五味子用量宜小,量大易有作酸之虞。

半夏泻心汤加木香、九香虫:

主治湿热阻中,胃气不降,郁而作痛 ,木香可以醒脾祛湿,九香虫善于散郁止痛,两味配伍,又有通络开窍之效,有人用此代替麝香,用于脑中风,也是经验一得。

半夏泻心汤加三花:

即厚朴花、代代花、佛手花, 三花具有辛香开胃、健脾化湿的功效 。主治慢性胃炎,湿热阻中,气机不利,引起胃脘不舒,时时胀满,尤以午后为甚,或伴有呃逆,舌面有淡淡白腻苔,脉象沉滞者。

半夏泻心汤加防风、荜茇:

主治慢性胃肠炎,伴有腹部气机不舒,时有肠鸣,口气秽浊,或矢气多,大便不畅 。防风、荜茇具有整肠、理气、除腐、化浊之功效,对于腹部痞满,矢气频频者,乃为对应之举。

半夏泻心汤加鸡矢藤、鸡内金:

主治慢性胃炎之纳呆食积者 ,鸡矢藤药性和缓,有明显的健脾和胃功效,特别宜于小儿和老人消化不良者;而鸡内金消食化积力强,二味合用,既可增进食欲,又可健脾消积,配入半夏泻心汤中,能明显提高消食运化功效。

半夏泻心汤加三芽:

即加生麦芽、谷芽、稻芽,三芽具有 疏肝健脾、开胃进食 之功效。此方对于肝郁克脾(胃),肝脾俱郁之证候,如见胃脘及两胁胀满,进食后呃逆频频,精神疲惫者,多有疗效。

半夏泻心汤加乌贝散:

乌贝散即乌贼骨、贝母,具有 燥湿制酸之作用 ,是医家常用的健胃制酸剂。两方合用,对于消化性溃疡之烧心、吞酸、胃脘隐痛,或口中泛泛流涎者,常能收到“覆杯”之效。

半夏泻心汤加百部、黄芩:

主治胃食管返流引起的咳嗽。 咳嗽是本病最常见的食管外症状之一,常被人忽视,而主症为胃灼热、泛酸及胸痛、恶心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百部、黄芩为清热止咳对药,具有清而不寒,止而不塞的功效。

半夏泻心汤加丹参、赤芍、降香:

后三味为“小冠心二号”方, 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用于“心胃同病”者,即患慢性胃炎伴有心肌缺血者,常伴有胸闷、胃痞、舌质黯淡、时时呃逆。

半夏泻心汤加封髓丹:

封髓丹即砂仁、黄柏、甘草,主治脾胃不和常犯口腔溃疡者 ,但其舌苔必黄腻或白腻,两方合用,具有清热化湿、培土伏火之效,多发者可加川牛膝、淡干姜(或肉桂),以冀引火归原,阴阳平衡。

半夏泻心汤加牡丹皮、栀子:

主治由于脾胃湿热所引起的牙龈肿痛 ,或夜间睡眠时磨牙,咯咯作响,牡丹皮清热散瘀;栀子生用以清气分热郁,炒用以清血分热郁,临床随证选用。栀子用量宜小,以免苦寒太过伤及中气。

半夏泻心汤加枳术汤(丸):

枳术丸由枳实、白术组成,是健胃消食之名方 ,枳实消积滞,白术补脾元,由张仲景所创,张洁古发挥。一缓一急,一补一消,与半夏泻心汤配伍,主治脾胃湿热,虚中夹积,胃脘痞满,食而不化之慢性胃病者。

半夏泻心汤加黄芪、三七粉:

主治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隐痛,吞酸,烧心,或有黑便 ,身体日渐消瘦,黄芪补脾健胃,益气摄血,助血运行:三七粉可祛瘀血生新血,冲服为宜,两味合用,可促使溃疡愈合。

半夏泻心汤加生白术、杏仁、火麻仁:

主治慢性结肠炎所致之便秘。 生白术健脾促运化,杏仁降肺气以润肠,火麻仁润肠通便,其取效之妙在于生白术用量,一般成年人须30克或更多,顽固便秘者,可用60或90克。

半夏泻心汤加扁鹊三豆饮:

三豆饮由白扁豆、赤小豆、绿豆、金银花组成,有利湿、清热、解毒的作用。两方合用,对于 脾胃湿热引起的胃脘胀满,不思饮食,舌苔偏腻,伴有面部生痘、生疮、生斑者 ,是首选的复合方剂。

【总结】

半夏泻心汤,如能加减变化,可治疗70%的脾胃病。

经方之应用,重在化裁,主证在而兼证之变化,不可胜数,临证也当变化万千。此辩证之精髓也。

上一篇:桂花叶子掉光还能活吗(新买的桂花叶子掉光了还能活吗?)
下一篇:路路通手链编织教程(路路通编织手链教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