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开始变硬有6种迹象(肝脏弹性值多少算肝硬化?)
14
2024-12-16
抗纤维化,软肝缩脾,调整蛋白比值,提高血小板,用哪些药?
河北中医肝病医院采用多种治疗方法来针对肝病,首先注重整体调理,中成药如肝复康胶囊与消臌软坚丸结合使用,旨在调整蛋白比值,以软化肝脏,缩小脾脏,缓解门脉高压。这些药物特别针对腹水和胸水问题,设计了专门的汤药方案,如“治腹水汤药”、“治胸水汤药”等,配合辨证施治,增强治疗效果。
属于肝硬化代偿期(早期),积极正确的治疗应用复肝软肝缩脾、逆转化纤等方药,早期肝硬化是完全可以逆转的,千万不要耽误治疗时机,防止肝硬化进一步加重。属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彻底将失代偿期肝硬化治愈(和正常人的肝脏一模一样)纯属谎言,因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不可逆转的。
这属于固定成方、成药,效果较差。肝硬化病情复杂,需要具体病情,辩证治疗。
若见痞块坚硬日久者,常用鳖甲、龟板、牡蛎、阿胶、地龙等组成的复肝软肝缩脾汤。若见湿热毒邪蕴结者,常用复肝解毒汤。 根据中医:“养正则积自除”的理论,以脾胃气血不足,作为肝脾肿大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治疗肝硬化的 中药 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治疗肝硬化的中药的资料,仅供参考。 治疗肝硬化的中药 软肝消脾汤药 适用于早期晚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及脾肿大、脾亢和肝腹水病。伴有肝细胞损害、转氨酶升高、黄疸的需合用参甲养肝丸。
有这种药,一般都是医院的药厂自己加工研制的。不过要去正规的有全威的大医院,才能保证用药材和做工过关!此药针对肝硬化 黄疸 转氨酶高 脾大 病毒活跃期等都有效果!3个月一个疗程 一般一个疗程,可有明显的效果,不过这要根据你最近的各项检查才能给出具体的用药数量和疗程。
组成:柴胡6克,黄芩10克,蝉衣6克,白僵蚕10克,片姜黄6克,水红花子10克,炙鳖甲20克,生牡蛎20克,生大黄10克,焦三仙各10克;功能:行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脾。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或倍量研末蜜九,重10克,日二次,每次一丸。
早期肝硬化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用软肝缩脾方进行加减治疗,软肝缩脾方由柴胡、黄芩、蝉衣等中药组成,具有行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脾的功效。药物组成:柴胡、黄芩、蝉衣、白僵蚕、片姜黄、水红花子、炙鳖甲、生牡蛎、生大黄、焦三仙。
治疗肝腹水的民间方法是,首先要找到新鲜的鸭肉,洗净并且切碎,还有就是中药黄芪(布包),苡仁,一起加水放到窝里,一直大火煮,要煮至肉烂,然后再换小火煮。煮的期间不要放任何的调味品。
有疏肝补脾之功。 顺序5 名称 泻青丸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来由 肝主东方,属木色青,「泻青」,即泻肝也。《删补名医方论》云:「肝木主春,乃阳生发动之始,万物生化之源,不可伤也。
养肝退黄丸-消退黄疸。降酶丸-降低转氨酶 消臌软坚丸-软肝缩脾、软瘤、理气利尿,主治胸、腹水。舒肝定痛胶囊-舒肝活血止痛等。
复肝软肝缩脾汤:组成:黄芪、丹参、当归、水蛭、制鳖甲、龟板、穿山甲等 功能主治:以活血软坚,补气养血为主,兼有健脾理气作用。用于肝病日久(相当长)、肝脏较硬、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肝功能明显异常。证见: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肝区疼痛,固定不移。
你好,病人现在的脾大,应该不是肝癌引起的,而是由于肝硬化所引起,现在应该用软肝缩脾的药来治疗.如安络化纤丸. 查看原帖>>。
现在患者是肝腹水了,应该以消除腹水为主,在清除腹水后再考虑治本即抗肝硬化和保肝治疗。腹水治疗方法:西医方面有补充白蛋白重吸收腹水,利尿药利尿消腹水以及抽腹水,这三种方式都可以临时缓解腹水症状。还有中医中药如“十枣汤”、“舟车丸”等名方,都有消腹水的作用。
这属于固定成方、成药,效果较差。
肝硬化病情复杂,需要具体病情,辩证治疗。
中医推荐中医药方:软肝缩脾方
主治:早期肝硬化。临床多用于肝炎晚期,表现为胁痛、腹胀、症痛、舌质有瘀斑、苔白、脉弦涩等,证属气滞血瘀者。
组成:柴胡6克,黄芩10克,蝉衣6克,白僵蚕10克,片姜黄6克,水红花子10克,炙鳖甲20克,生牡蛎20克,生大黄10克,焦三仙各10克;
功能:行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脾。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或倍量研末蜜九,重10克,日二次,每次一丸。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理气开结;黄芩苦寒清热、利胆,与柴胡配伍擅解肝胆郁热;蝉衣、僵蚕、片姜黄、生大黄为清;(杨栗山名方升降散,功擅开通内外,平调升降,燮理阴阳气血)水红花子活血且能利水,除血滞、化水湿;焦三仙消积导滞,开胃增食;鳖甲、牡蛎咸寒软坚以散瘀结、消症瘕。诸药合用共奏行气、开郁、活血、利水、软肝缩脾之功。
早期肝硬化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用软肝缩脾方进行加减治疗,软肝缩脾方由柴胡、黄芩、蝉衣等中药组成,具有行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脾的功效。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蝉衣、白僵蚕、片姜黄、水红花子、炙鳖甲、生牡蛎、生大黄、焦三仙。
加诚运用:肝功异常,舌苔黄腻有湿热征象者,加菌陈、土茯苓;胸胁不适,善叹息,脉沉而滞,气郁明显者,加佛手、香附;脘痞厌食、呕恶、苔白腻,湿阻中焦者,加藿香、佩兰、姜半夏;心烦易怒,舌红起刺,火郁证显者,加黄连、胆草、丹皮;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脉弱,气虚明显者,加太子参、白术;血虚者,加阿胶、当归;中阳不足,畏寒肢冷者,加干姜、吴萸;舌质红绛,苔少且干,肝肾阴亏者,加生地、枸杞子、女贞子。
用药方法: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没剂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将两次所煎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置服;或倍量研末蜜丸,重10g,日2次,每次l丸。
适用病症:本方具有行气开郁、活血化瘀,软肝缩脾的功效,适用于早期肝硬化,表现为胁痛、腹胀、舌质有瘀斑、苔白、脉弦涩等,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