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经典姜汤做法,告别冬季感冒
19
2024-12-15
病情描述:连翘6g附子10g干姜20g 炙甘草30g 积壳10g白术10g 茯苓15g泽泻15g 桂枝10g 白芍15g当归10g 。日一剂。
中医方剂"和胃温中汤"的配方主要包括党参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白术10克,半夏15克,枳实10克,木香10克,砂仁12克,白豆蔻10克,橘红10克,厚朴10克,槟榔适量,以及黄芪15克。此方旨在调和胃气,温中止痛。
干姜片、炙甘草、五指毛桃和土茯苓都是中药材,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这些药材可以一起泡水喝,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用量:每种药材的用量应该适量,不宜过量。通常来说,每种药材的用量为5-10克,总量不宜超过30克。
我想咨询一下,甘草干姜汤的组成成分及功效?
四逆汤配方由炙甘草二两(6g)、干姜一两半(6g)、附子一枚(15g)生用去皮破八片组成。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四逆汤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等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过多等病症。
黑顺片15(先煮1小时),干姜15,炙甘草15,党参15,白术15,茯苓30,龙骨45(先煮1小时),牡蛎45(先煮1小时),黄芪15,桂枝10,肉桂6,山药15,陈皮9,赤芍12克,白薇12克,执2剂。嘱患者如果上火就说,结果喝完一剂患者觉得有点上火,调整一下第二剂剂量,附子、干姜减到10克,炙甘草加到20克,后面没有上火。
干姜甘草汤、复阴汤中炙甘草与干姜比例是多少干姜甘草汤、复阴汤中炙甘草与干姜比例是多少
不伤身体,但附子要先煎30分钟 。我5年前给一个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病人一副药用过360克.病人服后未见不良反应。
除了治疗伤寒脉浮等症状,甘草干姜汤还能缓解肠鸣、胸痛、胃痛等寒证,以及眩晕咳唾等症状。对于肾气虚损者,它也有良好的治疗遗尿作用。甘草干姜汤的经典配方包括炙甘草、干姜、黄芩、半夏、大枣和黄连,但核心成分是炙甘草、干姜和大枣。
咽部至胃部有异物感,胃胀,胃痛,饿时感觉更明显,饭后症状减轻,老感觉有痰.食物反流很少.精神,饮食,睡眠,大秀正常,饭前有不想吃的感觉.一月前发病。
我小孩2岁9个月喝附片30克干姜30炙甘草20桂枝15桔梗6半5夏6茯苓10陈皮5五味子3细辛2.5砂仁6淫香6吃
这个方子讲了两种剂型及服用方法:丸剂,汤剂。《伤寒论》中的一两为13.92 克(一说为15克),一丸约重12克。丸剂服法是每次服一丸,白天服三到四丸,夜间服两丸。汤剂是每样药各三两(约40克,共160克),加水8升(1600毫升),煮取3升(600毫升),分三次服完(一天量)。
有个温中健脾方:干姜20克、白术20克、炙甘草20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附子10克。
我小孩2岁9个月喝附片30克干姜30炙甘草20桂枝15桔梗6半5夏6茯苓10陈皮5五味子3细辛2.5砂仁6淫香6吃
甘草干姜汤的药物组成主要由炙甘草和炮干姜构成,具体剂量为炙甘草4两(12克)和炮干姜2两(6克)。这个传统中药方剂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适当调整。对于胃寒症状明显的患者,医生会考虑加入附子和肉桂,以增强温煦阳气的功效,帮助改善寒凉不适。这两种药材有助于提升身体的热量,温暖脾胃。
张仲景的四逆汤配方是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12克);干姜一两半(9克);甘草二两,炙(6克)。方剂出处:四逆汤,出自汉·汉仲景《伤寒论》。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现代用法:水煎服。
茯苓10克炙甘草10克法半夏10克干姜10克陈皮10克白术15克芡实15克白扁豆15克炒山药15克砂仁3克(药熬好洒进去)土茯苓15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0克合欢皮15克金银花3。
中医方剂"和胃温中汤"的配方主要包括党参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白术10克,半夏15克,枳实10克,木香10克,砂仁12克,白豆蔻10克,橘红10克,厚朴10克,槟榔适量,以及黄芪15克。此方旨在调和胃气,温中止痛。
最好不要。。甘草性温偏凉。月经期间会有影响。。停经后服用尤佳。。
咽部至胃部有异物感、胃胀、胃痛、饿时感觉更明显、饭后症状减轻、老感觉有痰.食物反流很少.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尝饭前有不想吃的感觉.一月前发病、喝酒。
【复阳圣品:甘草干姜汤的神奇力量】在中医的瑰宝《伤寒论》中,甘草干姜汤犹如一道复阳的万能方,专治脾胃阳虚的症候,如虚弱尿频、胃痛吐酸等寒性病症。由炙甘草与炮干姜按1:2的比例精心配伍,这辛甘温补的组合,犹如一道温暖的阳光,直抵脾阳之虚,舒缓和中,为患者带来温暖与力量。
温肺汤是一剂源自古代医书《重订严氏济生方》的传统方剂,旨在治疗一系列与肺部和消化系统相关的病症。主要成分包括人参、钟乳粉、经过七次汤泡处理的制半夏、桂心(未经火炙)、橘红、炮制过的干姜,以及木香和炙甘草。
甘草干姜汤有两味药,一个是炙甘草,另一个是干姜,知甘草和干姜的比例是2:1,甘草干姜汤出自于《伤寒论》,是恢复阳气的复阳剂。它主治脾胃的阳虚、手足不温、口不渴、烦躁、呕逆、吐,也治疗老年的虚弱、下半身的冷,以及咳嗽,吐稀白的痰,伴有眩晕、气短、脉沉细、无力这样的病症。
除了治疗伤寒脉浮等症状,甘草干姜汤还能缓解肠鸣、胸痛、胃痛等寒证,以及眩晕咳唾等症状。对于肾气虚损者,它也有良好的治疗遗尿作用。甘草干姜汤的经典配方包括炙甘草、干姜、黄芩、半夏、大枣和黄连,但核心成分是炙甘草、干姜和大枣。
指导意见:人参6克(党参30克),熟地20克,当归15克,淮山药30克,白茯岑15克,地龙15克,款冬花10克,炒杏仁10克,苏子10克,五味子30克,桑白皮30克,炙甘草30克,双花30克,连翘15克,千里光30克,制半夏10克,陈皮30克,仙茅10克,仙灵脾30克。
甘草干姜汤的配方【提问】
您好,亲干姜甘草汤是出自《伤寒论》的中药方剂,本方由炙甘草四两、干姜二两组成,用法为以上二味中药,用水三升煎煮,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两次温服。【回答】
甘草干姜汤具有温中复阳的功效,主治阳气不足导致的肢厥(手足末端发凉)、烦躁、吐逆。方中甘草味甘而补中气,干姜味辛而温中阳,二药相配,辛甘化阳,以恢复中焦阳气。【回答】
本方的煎服法为用水三升,煎煮取一升五合,过滤去除药渣,分两次温服【回答】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方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若身体不适,建议患者去医院就诊,遵医嘱用药【回答】
甘草干姜汤为中药试剂,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误用桂枝汤解表之后,出现咽中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处方用药
(1)甘草(炙)4两,干姜(炮)2两。古方一两有考证约为今方三分之一两
(2)伤寒论: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古方一两有考证约为今方三分之一两。
扩展资料:
方剂主治
脾胃阳虚,手足不温,口不渴,烦躁吐逆;老年虚弱尿频,下半身常冷,咳唾痰稀,眩晕短气,脉沉无力;现用于胃脘痛、吐酸、肠鸣腹泄、胸背彻痛、眩晕、喘咳,经期腹痛属寒证者;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甘草干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