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泻心汤的组成(十二指肠炎)
13
2024-12-11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夫子所撰的《伤寒论》。功能:和胃降逆,开结除痞。即治胃气不和,症见心下痞满,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重要提示:行外者,不应当依葫芦画瓢,定要求治老道的医工,再来用药!中医是因人施治,切不可因病去套用中医方剂。
半夏泻心汤的使用方法是相当讲究的,需要准备七味药材,以一斗水进行煎煮。首先,将水加热至沸腾,煮取六升后,过滤掉渣滓,再将剩余的液体继续煎煮,直至浓缩为三升。服用时,需要将这三升汤液温热后,每次服用一升,一日三次。在现代的用法中,通常采用水煎的方式来服用。
半夏泻心汤:选用15克半夏、9克干姜、9克人参、9克炙甘草、3克黄连和4枚大枣。此汤能调和肠胃,有助于保护肠胃健康。2. 半夏粥:主料为100克稻米,配料包括6克半夏、5克干姜、5克甘草、5克人参和10克干燥。
各位医生你们好,本人想要煎制半夏泻心汤,组成材料: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1,一付半夏泻心汤中,七种药材具体每样是多少(重量)?
我因胃病服半夏泻心汤一周,还需再服一周,近曰因尿道炎医生开了诺氟沙星及金线通淋颗粒,能同时吃吗,该怎么办。
半夏泻心汤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胃的不良反应,驱散祛邪,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肠功能障碍,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梅核气常用的药有逍遥丸配合半夏泻心汤,但是具体的用药应该是遵医嘱。
半夏泻心汤煎法即是洗干净药材放入药煲加适量的水烧开即可。组成 半夏12g、黄芩9g、干姜9g、人参9g、黄连3g、炙甘草9g、大枣4枚[2]功用主治 《伤寒论》方之半夏泻心汤具有和胃降逆,平调寒热,散结除痞之功效。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
材料: 半夏12克、黄岑9克、干姜9克、人参9克、黄连3克、炙甘草9克、大枣4枚 做法: 将全部材料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沸;过滤掉渣子,再煮片刻即可。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有半夏、黄连、黄芩、甘草、干姜、人参组成。全方寒热互用以调阴阳,苦辛并举以复升降,补泻兼顾以调虚实,为治疗寒热互结之心下痞经方。现试图从多角度、多效性方面解读该方,探求其作用本质。
半夏泻心汤原方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七味药组成。4. 原方中半夏的用量为15克,黄连3克,其余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克,大枣4枚。5. 用法是将上述药物加水一斗煮至六升,去滓再煎至三升,温服一升,每日三次。6. 现代用法为水煎服。
半夏泻心汤适应的对象是哪些人?像我一样胃寒热错杂,虚实也不太清楚的能用吗?
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或肉桂) :主治慢性胃炎伴有泛酸、呕恶者 ,方中黄连与吴茱萸配伍,为左金丸,有抑肝和胃制酸之功效。具体应用时,黄连与吴茱萸的用量比例为2:1。若将吴茱萸改为肉桂,为交泰丸,有交通心肾,清心安神之效。应用时,黄连与肉桂的用量比例为2:1为宜。
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或肉桂)主治慢性胃炎伴有泛酸、呕恶。黄连与吴茱萸(或肉桂)的用量比例为2:1。半夏泻心汤加夏枯草主治慢性胃炎伴有头痛、失眠。半夏与夏枯草为对药,具有引阳入阴、解肝经郁热之头痛的功效。半夏泻心汤加藿香三味(藿香、佩兰、砂仁)主治湿浊阻中、气机不利、胃脘不舒。
甘草泻心汤方子中的半夏并非是法半夏。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半夏在甘草泻心汤中被分为法半夏和姜半夏两种。法半夏是指半夏在烘干后处理的产物,也被称为“烘半夏”。在甘草泻心汤中,法半夏被用来达到泄热的作用,可以有效清热解毒,也可用于治疗胸胁胀满和咳嗽等症状。而姜半夏是指半夏经过姜汁浸泡处理后得到的产品,也被称为“姜制半夏”。
因此,根据以上内容可知,甘草泻心汤方子中的半夏并非是法半夏。
一、半夏泻心汤的症状
1、上腹部满闷不适,有轻度胀痛,但按之无抵抗感;
2、恶心、呕吐、腹泻、腹鸣等胃肠道症状;
3、烦躁、内热感、多梦或失眠;
4、舌苔薄腻或黄腻。
二、归经:厥阴病症
三、现代临床应用
1、急慢性浅表性胃炎;
2、胃十二指肠溃疡;
3、口腔溃疡;
4、肠易激综合征;
5、失眠;
6、口臭证;
7、药物的胃肠道反应;
8、急性胃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