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泻心汤的组成(十二指肠炎)
19
2024-11-13
组成 半夏12g、黄芩9g、干姜9g、人参9g、黄连3g、炙甘草9g、大枣4枚[2]功用主治 《伤寒论》方之半夏泻心汤具有和胃降逆,平调寒热,散结除痞之功效。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症见寒热中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而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苔腻微黄,脉弦滑 。
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已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方中重用炙甘草调中补虚,配合辛开苦降之品,故能用治胃气虚弱,寒热错杂所致的痞证。
半夏泻心汤出自仲圣的《伤寒论》,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人参,大枣组成,仲景用以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心下痞由太阳病误下,邪气内陷所致。
请问半夏泻心汤的配方是怎样的,也就是原方换算成现今的剂量是怎样的其中半夏是法半,夏姜半夏还是…请问半夏泻心汤的配方是怎样的。
夏季天气炎热,食物容易滋生细菌,稍不留神就会吃了变质的食物,引起肠胃的消化不良,有的甚至会引发肠胃炎等疾病,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这个时候不妨尝试服用半夏泻心汤,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主要症状:吃东西刮的胃痛,空腹胃磨得痛。
半夏泻心汤去干甘草加枳实杏仁方(苦辛寒法)半夏一两,黄连二钱,黄芩三钱,枳实二钱,杏仁三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虚者得纳人参二钱,大枣三枚。不饥不便,而有浊痰,心下痞满,湿热互结而阻中焦气分。
半夏泻心汤适应的对象是哪些人?像我一样胃寒热错杂,虚实也不太清楚的能用吗?
原文:「但满而不痛,此为痞,半夏泻心汤主之。」又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用半夏泻心汤。」方由人参,半夏,干姜,生姜,黄芩,黄连,甘草,大枣组成,笔者用其治疗呕吐,效果良好。 叶某,男,83岁。
[异名]泻心汤(《备急千金要方》卷l0)。[组成]半夏半升洗(12g)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各9g)黄连一两(3g)大枣十二枚擘(4枚)甘草三两炙(9g)[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日三服。[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胃气不和之痞证。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斤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劈。甘姜参枣是张仲景用来滋阴的补药,最轻的用生姜甘草大枣,中级的用白芍 姜甘枣,加重的用人参 姜甘枣,身体很好时可以吃滋补的药。这里被误下,使肠胃津液不够,用参姜甘枣来补足。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上的方子是用来治疗心下痞。方子是不冲突。半夏泻心汤的原方和你这药物比例不对。半夏泻心汤常用剂量 姜制半夏12g,黄芩10g,干姜6g,党参12g,炙甘草6g,黄连3g,大枣20g。如果打嗝严重可以用旋覆代赭汤。
甘草泻心汤方子中的半夏并非是法半夏。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半夏在甘草泻心汤中被分为法半夏和姜半夏两种。法半夏是指半夏在烘干后处理的产物,也被称为“烘半夏”。在甘草泻心汤中,法半夏被用来达到泄热的作用,可以有效清热解毒,也可用于治疗胸胁胀满和咳嗽等症状。而姜半夏是指半夏经过姜汁浸泡处理后得到的产品,也被称为“姜制半夏”。
因此,根据以上内容可知,甘草泻心汤方子中的半夏并非是法半夏。
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半夏,顾名思义,它盛产于亚洲中国和日本,其他地方比较少见,如果不是特别发现的话,是很难找到它的。半夏功用主治是胸闷,咳嗽,风痰等疾病,而半夏泻心汤的作用也有所不同,那么,你对于半夏泻心汤的了解有多少呢?它与半夏有什么区别呢?为了进一步了解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我们就看看以下的详细介绍吧!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说起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它主要治愈寒热平调,清热散火的作用,与半夏不一样,虽然它们的名字有点相同,但是主治功能不一样,为此,我们需要详细的辨别,以免弄错。而泻心汤它是重要方剂。用法非常简单,可以用来麻疹,咳嗽,烦躁等等,用水煎就行,不需要捣碎,省去了麻烦。那么,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有哪些呢?我们现在主要来了解下吧!适应症有慢性疾病,肠胃,肝脏,针对消化有一定的作用,而作用非常大,看到这,你对于半夏泻心汤的适应症有哪些,有深入的了解了吧!如果不了解的话,没有关系,可以查找相关的书籍与网站,或者咨询专业的医生之类即可。